各設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昆山市、泰興市、沭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現將《關于規范江蘇省技工院校聯合辦學行為的若干規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關于規范江蘇省技工院校聯合辦學行為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全省技工院校聯合辦學行為,促進我省技工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聯合辦學,是指我省批準設立的技工院校,與其他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或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具有學制(學歷)教育資質的技工院;蚱渌殬I院校,按照雙方協議約定開展合作辦學,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辦學行為。
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訂單班”“定向班”“委培班”,以及院校與企業經批準開辦的混合所有制辦學等不作為規定所指的聯合辦學行為。
第三條技工院校不得與不具備學制(學歷)教育資質的培訓機構、中介機構、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等開展聯合辦學。
第四條技工院校開展省內聯合辦學,應報學校所在地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批準,并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備案。除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外,原則上不得開展跨省聯合辦學。如需開展跨省聯合辦學,須經各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審核并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申報時應提交如下材料:
(一)聯合辦學雙方基本情況、聯合辦學協議、基本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二)聯合辦學雙方場地、設施設備、消防安全及制度建設等情況;
(三)聯合辦學雙方學校黨委會或辦公會研究意見;
(四)聯合辦學雙方主管部門及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意見。
第五條聯合辦學的方式必須符合國家、省有關規定,由合作雙方根據實際情況協商確定。
第六條聯合辦學雙方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省有關收費規定,不得以學籍注冊費、保證金、課外培訓費、咨詢費、實習押金等形式,違規變相收費。
第七條聯合辦學雙方必須簽訂規范的聯合辦學協議,協議應包括:
(一)雙方學校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培養目標和期限;
(三)招生管理、學籍管理、資助管理、教學管理內容;
(四)收費項目、標準及方式;
(五)畢業證書發放、推薦就業內容;
(六)聯合辦學雙方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的承諾;
(七)違反合作協議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式;
(八)聯合辦學雙方對學生企業實習期間的責任劃分;
(九)聯合辦學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聯合辦學學生的學籍統一由責任院校辦理注冊,不得在合作院校進行重復注冊。責任院校必須全面考察合作院校的辦學資質、辦學條件、專業設置、學生就業等情況。合作院校雙方必須具備合作培養相應層次的辦學資質,且具備開設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條件。
第九條聯合辦學學生畢業時,由責任院校頒發本校畢業證書,且責任院校必須承擔不少于一學年的教學和管理任務。合作院校應配合做好聯合辦學學生的各項管理及考核工作。
第十條聯合辦學雙方應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資助政策,由責任院校落實免學費政策,申請和發放資助金,合作院校配合責任院校做好相關工作。對虛報冒領和抵扣截留等行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第十一條聯合辦學雙方應制定完善聯合辦學期間的各類規章制度、管理細則、教學方案等,學生學籍信息等重要資料必須建檔長期保存。
第十二條聯合辦學雙方要將合辦專業的教學內容納入責任院校統一教學管理,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并按照教學管理的具體要求實施。責任院校要定期安排人員到合作院校,通過課堂聽課、舉行學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定期對合作辦學教學項目進行教學檢查,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切實保證教學質量。
第十三條聯合辦學雙方必須如實開展招生宣傳,并與學生家長簽訂書面協議。嚴禁有償委托招生、代理招生。禁止借用聯合辦學名義違法違規招生。
第十四條聯合辦學雙方要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及時通報有關情況。責任院校要安排人員負責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和教學督導工作,相關負責人應定期到合作院校檢查工作,協調處理問題,確保合作辦學教學活動及學生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聯合辦學雙方必須制定應急預案,有效應對突發情況。
第十五條各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加強轄區內技工院校聯合辦學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對聯合辦學存在的問題應及時監督整改并依法依規處理,確保聯合辦學質量,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第十六條技工院校違規開展聯合辦學,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給予相應處罰。
第十七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實施,以往相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第十八條本規定由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